記者陳柏翰/台北報導 ?30歲洪姓銀行行員生活作息規律,無抽菸與過量飲酒。某日卻突然有極度的恐懼感,並出現心跳快速、胸口不適等,以為是心臟病而就診。檢查發現是恐慌症作祟。北市聯醫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易隆說,恐慌症盛行率約為 ?1%~ ?4%,通常發生在成年早期,平均年齡為 ?25歲,任何年紀都可能罹病,女性罹患機率高於男性,比率高達 ?2至 ?3倍,致病原因未明。陳易隆指出,恐慌症第一次發作通常無法預期,患者可能會突然心悸、冒汗、發抖、頭暈、冷顫或發熱感覺,不由自主呼吸急促或窒息感、喉嚨有梗塞感、胸口疼痛不適、惡心或腹部不適、皮膚有麻木或是刺痛感、失去現實感或失去自我感,有些人發作時會感到害怕失去控制或好像即將發狂、也有些人發作時會擔心自己快要死亡。若出現上述 ?13項包含身體或認知症狀 ?4項以上,且發展通常在 ?10分鐘以內,症狀不適達到最嚴重,並持續 ?20至 ?30分鐘後緩慢消失,極少超過 ?1小時,且就醫檢查不出問題,就要留意可能為恐慌症。使用藥物治療的過程中,也應正常睡眠習慣與生活作息規律,適當運動休閒與避免身心過多負荷,且也應避免咖啡因或尼古丁的使用,因過量會惡化症狀。另外,提供正確與合理認知,改變思考方向,協助患者以正面思考模式看待恐慌症,使其了解恐慌發作時帶來的身體不適與焦慮情緒的相關性,行為治療中的肌肉放鬆訓練技巧與腹式呼吸,亦有助於改善症狀。
arrow
arrow

    q88wumoimq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